清晨的阳光洒在银川市西夏区富宁村新时代文明广场,消防员仔细擦拭着救援装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整理着急救训练模型,村民们陆续到来——这里正准备开启一场关乎每个人生命安全的防灾减灾实战教学。
10月13日上午9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第36个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在银川市西夏区富宁村新时代文明广场正式启动。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实战演练,聚焦基层
启动仪式后,两场紧扣实战的应急演练随即展开。上午9时,银川市西夏区模拟短时强降雨引发险情,组织富宁村群众紧急转移。演练中,人员有序安置,险情排查与人员搜救同步开展,重点强化了对“一老一小”及特殊人群的防汛应急避险能力。
当天15时,演练重点转向金凤区康苑雅居小区。这里正在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相关人员有序引导居民疏散,并实施了突发火情救援与伤员转运。整个演练全程聚焦实战、突出实效,各参演单位严格按照预定方案高效协同,展现了基层力量的快速响应和规范操作能力。
多元宣传,科技赋能
16时30分,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在康苑雅居小区广场全面展开。自治区和银川市防灾减灾救灾委等11家单位共同参与,形成了多行业联动、多专业宣传的格局。各单位紧扣主题,结合行业防灾职责,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面向公众普及灾害韧性理念与防灾减灾知识。
活动现场引入了多项科技手段提升宣传实效。消防逃生体验屋实景模拟火灾环境,让群众在沉浸体验中学习自救互救技能;VR技术模拟典型事故场景,增强了警示教育感染力。
技能实操,全民参与
活动特别注重“学”与“练”相结合。现场设有应急救护培训区,红十字会救护人员、消防员和社会救援队伍成员共同为群众传授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灭火器使用等应急技能。
在应急救护培训区,救护人员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鼓励群众动手实操,确保他们真正掌握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的实际操作能力。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大屏幕知识竞答,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公众学习兴趣。同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生活中的灾害》等宣传资料被发放到居民手中,咨询台提供了一对一的专业解答服务。
云端互动,扩大影响
此次宣传活动还突破了传统线下形式,采取了“云端互动”新模式。当天,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宁夏电视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直播活动,以线上互动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激发群众学习热情。
这种“主题宣传周+常态微课堂”相结合的机制,正是宁夏推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长效化的创新举措。随着一系列实战化、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展开,宁夏构筑起一道“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宣传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将持续探索新模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隐患辨识科普、消除隐患演练等活动,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宁夏新闻网记者 朱敏 文/图/视频)